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爱尔小说 > 武侠仙侠 > 九重紫全文小说窦昭魏廷瑜最新章节

九重紫全文小说窦昭魏廷瑜最新章节

窦昭 著

武侠仙侠连载

前世,父亲春闱二甲十三名,今生,是第十六名,没有上一世的成绩好。是不是因为这一世王映雪的事牵扯了他更多的精力呢?窦昭胡乱猜想。二太夫人却很遗憾。她对窦世横道:“万元的运气真好!如果你今年也去参加春闱,说不定也能金榜提名。”自从出了王映雪的事之后,窦世英在窦家人的眼里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能之辈。他虽然考中了进士,擢选了庶吉士,但二太夫人还是觉得他靠的是运气而不是才学。有这种想法的,窦家并不只二太夫人一个人。窦世横不免有些恼怒,道:“万元读书向来聪明,只是没有像别人那样读死书,死读书。有谁单靠着运气就能考过了会试、殿试又选了庶吉士的?”二太夫人默然,但心中却始终不以为然。窦铎则是喜出望外。他将喜报张贴在了自家的大门上,享受着行人仰视的得意...

主角:窦昭魏廷瑜   更新:2024-12-13 11: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窦昭魏廷瑜的武侠仙侠小说《九重紫全文小说窦昭魏廷瑜最新章节》,由网络作家“窦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前世,父亲春闱二甲十三名,今生,是第十六名,没有上一世的成绩好。是不是因为这一世王映雪的事牵扯了他更多的精力呢?窦昭胡乱猜想。二太夫人却很遗憾。她对窦世横道:“万元的运气真好!如果你今年也去参加春闱,说不定也能金榜提名。”自从出了王映雪的事之后,窦世英在窦家人的眼里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能之辈。他虽然考中了进士,擢选了庶吉士,但二太夫人还是觉得他靠的是运气而不是才学。有这种想法的,窦家并不只二太夫人一个人。窦世横不免有些恼怒,道:“万元读书向来聪明,只是没有像别人那样读死书,死读书。有谁单靠着运气就能考过了会试、殿试又选了庶吉士的?”二太夫人默然,但心中却始终不以为然。窦铎则是喜出望外。他将喜报张贴在了自家的大门上,享受着行人仰视的得意...

《九重紫全文小说窦昭魏廷瑜最新章节》精彩片段


前世,父亲春闱二甲十三名,今生,是第十六名,没有上一世的成绩好。

是不是因为这一世王映雪的事牵扯了他更多的精力呢?

窦昭胡乱猜想。

二太夫人却很遗憾。

她对窦世横道:“万元的运气真好!如果你今年也去参加春闱,说不定也能金榜提名。”

自从出了王映雪的事之后,窦世英在窦家人的眼里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能之辈。他虽然考中了进士,擢选了庶吉士,但二太夫人还是觉得他靠的是运气而不是才学。

有这种想法的,窦家并不只二太夫人一个人。

窦世横不免有些恼怒,道:“万元读书向来聪明,只是没有像别人那样读死书,死读书。有谁单靠着运气就能考过了会试、殿试又选了庶吉士的?”

二太夫人默然,但心中却始终不以为然。

窦铎则是喜出望外。

他将喜报张贴在了自家的大门上,享受着行人仰视的得意与自豪的同时,写了封信给王行宜报喜。

王行宜的日子却过得有些苦闷。

去冬今春,他先后几次击退了蒙古人的进犯,在西北,威望一时无二,房师也很高兴,皇上甚至提出让他任陕西巡抚,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就这样搁置下来。

他怀疑是因为上次窦世枢回乡的事让房师觉得他还不够沉稳,还需要磨练两年。

王知柄嘟呶道:“早知道这样,当时您就应该赶往京都跟曾大人解释一番的。”

“事实俱在,一解释,我们就落了下乘。还不如就这样,让大家都知道我王行宜磊落坦诚,敢做敢当。”

话虽如此,他还是写信给自己在京都最好的朋友,同时又是曾贻芬女婿的翰林院侍讲郭颜:“……家贫至此,女儿失足,每每想起,泣不成声。万幸归于北楼窦氏七子,嫡妻病逝后,有意将女儿扶正,我虽觉不妥,但想起女儿受我不教之苦,纵是苦胆,我亦甘愿饮之。”

现在看来,这封信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想到这些,王行宜不由背着手在屋里走了两圈,吩咐儿子:“就把日子就定在这个月吧!”

扶正和娶亲不同,不用采征纳名,也不用下聘订期,在家里摆上几桌酒,请了亲戚,让妾室穿了代表正室的正红色吉服给来喝酒的亲戚敬酒,重新定下名份即可。

王知柄应喏,代父亲回了封信,盖上了王行宜的私章。

窦铎将日子定在了五月二十二。

窦昭压根没准备给王映雪磕头敬茶喊母亲。

她让妥娘给祖母带信,说要去看祖母。

祖母那边迟迟没给回信。

窦昭手里有银子,让妥娘悄悄地雇了辆车:“……吩咐车夫五月二十二日的卯时在西府后面的巷子口等,那个时候三堂嫂正好带着东府帮忙的人过去,王映雪的正日子,她不能随意出门,丁姨奶奶、胡嬷嬷都会出面接待三堂嫂等人,我们就趁着那个机会走。”

妥娘点头,道:“我帮小姐收拾箱笼。”

“收拾什么箱笼?”窦昭道,“只贴身带几张银票和几两碎银子就行了。到时候安顿下来再回来搬箱笼也不迟。”

妥娘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窦世英回来了。

给六伯父带了几坛董酒,给六伯母带了几匣子京式点心,给窦政昌、窦德昌兄弟带了几方砚台,窦昭和窦明则是两个一模一样的玩偶。

窦明欢喜得不得了,抱在怀里不放手。

窦昭觉得这个玩偶还没有六伯母送给她的精致,道了声“多谢”,让妥娘收了。

长女懂事却疏离的样子,让窦世英有些难受。

给二太夫人问过安后,他专程来看窦昭。

窦昭正在纪氏的指导下描红。

见窦世英折了回来,纪氏借口去给窦世英沏茶,把书房让给了窦昭父女。

窦昭从书案后面走出来,直直地站在那里对窦世英道:“二十二日那天,我想去看崔姨奶奶。”

窦世英愣住。

窦昭目不转睛地望着窦世英的眼睛。

屋子里静寂如空。

良久,窦世英声音有些嘶哑地问女儿:“为什么?”

“我不想叫一个姨娘做母亲。”窦昭正色地道。

窦世英沉默了半晌,说了句“知道了”,面无表情,看不出情绪。

窦昭没有琢磨父亲的想法。

如果父亲同意她去祖母那里,对她而言,不过是事情变得简单些;如果父亲不同意,她也一样能达到目的。

就凭祖母给她送的那袋子榆钱芽,她笃定只要她到了田庄,祖母就会收留她。

窦世英神情有些恍惚地回到了家中。

高升在门口等他。

“七爷!”他上前给窦世英行着礼,低声道,“崔姨奶奶刚才差人来报信,说她病了,想让四小姐去田庄陪陪她。”

窦世英非常意外,忙道:“送信的人呢?”声音紧绷,显得有些慌张。

“我留了他在厨房里吃饭。”高升道,“老太爷,没有答应。”

窦世英“嗯”了一声,匆匆去了厨房。

昏暗的厨房里,崔大正捧着碗呼拉拉地吃着面条。

他是崔氏的大侄儿,今年刚刚二十岁。

“七爷,”他丢下了碗筷站了起来,神色比较拘谨,喃喃地道,“崔姨奶奶说,要是遇到了七爷,就跟您说一声,她没什么事,就是想把四小姐接过去住几天。”然后强调,“住几天就送回来!”

在窦世英的心目中,崔姨娘是个非常好强的人。自从父亲把她送到了田庄,她就再也没有主动和窦家的人说过一句话,更不要说插手窦家的家务事了。

他强压下心中的困惑,对崔大道:“那好,你今天晚就在这里歇了,明天一早护送四小姐去田庄。”

崔大“哎”了一声,咧了嘴笑,笑容憨厚。

眼睛好像被刺痛了般,窦世英下意识地闭了闭眼睛。

他去见了窦铎。

窦铎正兴高采烈地摆弄着一盆文竹,看见窦世英,他放手中的喷壶,笑容更盛了:“见过你二伯母了?”

“见过了。”窦世英道,“我还碰到了崔大。”

窦铎的笑容僵在脸上。

“我让他住下了,”窦世英像没有看见一样,语气依旧温和地道,“明天一早护送寿姑去田庄。”

“咚”地一声,喷盆被掷在了地上,水溅得四处都是,有几滴落在了窦世英的衣角。

窦世英毫不在意,道:“爹爹,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我只请了十天的假,为了赶路,有两天都没有合眼了,我先去睡了。有什么事我们明天再说吧!”弯腰行礼,退了下去。

窦铎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

※※※※※

窦昭知道祖母“病”了,心里很愧疚。

她知道,如果祖母真的病了,父亲的表情不会这样轻松。祖母完全是为了她才装的病。

窦昭给菩萨上了三炷香,求菩萨保佑祖母长命百岁。

窦世英听着女儿的喃喃自语,很是震惊,半晌才道:“你,你是不是……”

望着女儿稚嫩的脸庞,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问好。

王映雪一旦成了她的继母,就会占了大义,她若是继续装聋作哑,只会被王映雪摆布。

窦昭决定慢慢地露点锋芒,逼迫王映雪对她的事退避三舍。

所以见窦世英起了疑心,她索性道:“是我请崔姨奶奶接我去田庄的。”

窦世英张口结舌。

窦昭懒得理他,指使海棠把她很喜欢的那尊福禄寿禧的瓷像装进箱笼。

那瓷像寓意喜庆,颜色艳丽,祖母肯定会喜欢。

她又去看了给祖母的桂圆干。

个顶个的又大又甜。

窦昭满意颔首,赏了办事的小丫鬟几分碎银子。

小丫鬟喜出望外,谢了又谢。

窦世英看着眼前这个沉稳大方,淡定从容的女儿的,里升起股怪异之感。

女儿好像剑兰,本应养在温室里精心照料,慢慢长大。可突然间,她被丢到了一场急风骤雨中,只好随着身边的野草一起在暴风雨中挣扎,并在挣扎中很快长高、长大……而自己,就是那场急风骤雨……

“寿姑,”他问窦昭,“你想不想回家?”

他想让女儿重回温室。

“不想。”窦昭很干脆地道,“那个家里乱七八糟的,看着就让人心烦,我还不如跟着六伯母、崔姨奶奶两边住着。”

窦世英语塞。

父女俩一路无语地到了田庄。

祖母站在路边翘首以盼。

看见父亲,她的眼眶湿润起来。

“听说你中了进士,”祖母笑道,“你真行!”

父亲微微地笑,一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的模样。

祖母低头和窦昭打着招呼:“寿姑。”

那慈爱的表情,曾伴着窦昭度过了无数个漆黑的长夜。

窦昭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籁簌落下。

“崔姨奶奶,”她抱住了祖母,“桂圆干,很好吃!”

祖母一愣,随后紧紧地抱住了窦昭。

※※※※※

祖母的田庄,和记忆中的一样。

绿油油的庄稼,平整的土路,村头合抱粗的老槐树树冠如伞,坐着三三两两的妇人,说说笑笑地做着针线活,还有几个孩子在一旁打闹。

看见有人进村,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活,好奇地打量着。

窦昭亦盯着那些人看,想在其中找到一个熟悉的面孔。

不过很可惜,前世今生时隔二十几年,这些人看上去都是那么的陌生。

马车很快在祖母的青砖瓦房前停了下来。

一个干净利索的妇人上前撩了车帘,祖母亲自抱着窦昭下了车。

铺着青石的院子,糊着白纸贴着窗花的窗棂,还有牲口棚里安安静静地嚼着青草的小马驹,都是这样的熟悉,只是墙角少了一株她亲手种的李子树。



姊妹们,在亲戚家吃了饭,出来的时候的士收了班,说是快过年了,要提前收班,然后我们一路走回家……

这几天要走亲戚,晚上的更新可能不太准时,向大家请个假。

O(∩_∩)O~




听说窦世榜来了,父亲亲自去将他迎了进来。

他手里提着筐桔子。因都是家里人,母亲和丁姨奶奶没有回避。大家见过礼,窦世榜指了指桔子,笑着对祖父道:“是大哥送回来的,我特意拿了点您尝尝。”然后从小筐里掏了个桔子递给窦昭:“寿姑,吃桔子。”

窦昭人还有些呆滞。

母亲戳了戳她。

她喃喃地说了声“多谢”。

窦世榜笑着摸了摸窦昭的头。

祖父就道:“上炕坐吧!我这里有慎行送的大红袍。”

丁姨奶奶立刻转身去了旁边的小茶房沏茶去了。

窦世榜也不客气,上炕盘腿坐在了祖父的对面。

窦昭拿着桔子,安静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眨也不眨地盯着窦世榜。

十年前就已经过世的三伯父,如今活生生地站在了她的眼前,还叫她吃桔子!

想她在田庄里的时候,三伯父隔段时间就会去探望祖母,每次去,都会给她带点小玩意,或是时新的帕子,或是漂亮的头花,或是稀罕的吃食,有一次,还送了她一对无锡泥娃娃。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穿着红色描金的小袄,笑眯眯地作着揖,把田庄里的小孩都羡慕得不得了。她把那对娃娃摆放在窗台上,直到她十二岁离开田庄,那对娃娃才被收到箱笼里,随着她从定县到京都,留在了济宁侯府。

那些日子,三伯父的每次到来都如同照在她身上的一缕阳光,让她变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她从来不曾忘记。

窦昭的视线有些模糊,听见窦世榜笑道:“……大哥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兰哥儿前些日子来信,说入秋到现在,大哥已经犯了三次心绞痛。只因河工未完,不敢有所懈怠。大哥来信,说等过了这些日子,他就准备辞官回家,和小叔一起潜心研究易经。”

祖父哈哈大笑,道:“仕途虽荣,案牍亦苦。谁让他要做官的!”说着,笑容渐薄,正色地道,“他这心绞痛一日比一日厉害,可请大夫看过?”

“江南名医都请遍了。”窦正榜道,“可大家都没有什么良方。只是一味的让静养。大哥是那歇得住的人吗……”

窦昭在一旁听着,思绪却已飘远。

大伯父叫窦世样,是大伯祖的长子。比父亲大三十九岁,比祖父小四岁。他和祖父一样,从小跟着曾伯祖读书,和祖父说是叔侄,实际上情同手足。窦昭记事的时候,他已经去世。说是为了修河道,累死在了扬州府任知府的任上,事迹还写在祠堂的青石碑上。建武四年,江南发大水,很多河堤都被冲垮了,只有大伯父在任时修的那段河堤安然无恙。大伯父的政绩被重新翻了出来,皇上为此下特圣嘉奖了大伯父。

兰哥儿是大伯父四十三岁上才得的独子,二十一岁就考中了举人,之后却屡试不第。皇上念着大伯父功劳,恩荫他为句容县主薄。他来京都谢恩的时候,在京都的窦氏族人纷纷为他接风洗尘。窦昭因为继母的缘故和窦家的人不近,只派人送了贺礼。

自己要不要提醒三伯父一声呢?

可她说的话三伯父会听吗?

窦昭犹豫着。

丁姨奶奶领着两个丫鬟端着茶点走了进来。

母亲把她放到了地上,帮着丁姨奶奶上茶、摆放点心。

窦世榜端起茶盅来喝了一口,赞了声“好茶”,然后感慨:“这可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啊!”

慎行是窦昭的二伯父窦世棋的字,是窦世样的胞弟,比窦世样小八岁,比窦世榜大四岁。他二十六岁就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外做官,在江西布政使的位置上致的仕。

窦昭只听说过这个人,根本就没见过——她在真定的时候,他在外做官;他致仕回乡,她已经嫁到了京都。

大红袍产自武夷,听三伯父这口气,他现在应该在福建为官。

祖父听了哈哈大笑,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是个‘靠’,怎比得上你?我们可都指望着你吃饭呢!”

窦家在外做官的多,为了科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贤贤书”的人更多。

窦世榜管着东、西两窦的庶务。

他闻言嘿嘿地干笑了两声,表情讪然。

窦昭记起来了。

三伯父不仅和二伯父、四伯父、五伯父一起参加过乡试,还和六伯父、父亲、大堂兄窦文昌、二堂兄窦玉昌、三堂兄窦秀昌、四堂兄窦荣昌一起参加过乡试……好像一直都没能中。

父亲见状端起了茶盅,迭声道:“喝茶,喝茶!”又高声吩咐母亲,“三哥难得来一趟。你去跟灶上人说一声,做几个下酒的小菜,我陪爹爹和三哥喝两杯。”

“不用了,不用了。”窦世榜看了父亲一眼,笑道,“大哥让我给小叔带了几句话。天色不早了,我传了话就要回去了。”又道,“快过年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我呢!”

“那也不耽搁这会功夫。”祖父笑道,父亲却拉了母亲,“既然三哥有话和爹爹说,那我们就先回屋了。”也不管母亲的惊讶,推搡着母亲出了鹤寿堂,“三哥这个时候来,肯定是有要紧的事。”

母亲释然,又许久没见到父亲了,望着父亲的眼神柔得像藤蔓:“那好。妾身回去服侍相公早些歇了吧!”

“好,好,好。”父亲应着,回头朝着鹤寿堂望了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窦昭顺着父亲的眼光望了过去。

四周静悄悄的,积雪在月色下闪烁着清冷的碎芒,祖父书房里桔色的灯光显得格外的温暖。

窦昭狐疑。

母亲却一无所觉,一路上和父亲说说笑笑地回了上房。

有个两鬓斑白的仆妇迎了上来,行着福礼喊着“七爷”、“七奶奶”。

她的样子很严肃,眼神却很温和。

窦昭一看就心生好感。

母亲把她交给了那妇人:“俞妈妈,今天你带着寿姑歇在暖阁吧!”

俞妈妈微笑着应“是”。

父亲奇道:“寿姑的乳娘呢?”

“她受了风寒。”母亲说着,径直往屋里去,“我怕她过了病气给寿姑。”

父亲只得跟上。

一行人进了厅堂。

父亲和母亲往内室去,俞妈妈抱着窦昭往内室后面的暖阁去。

她还没有等到那个女人,怎能就这样离开母亲!

“娘亲,娘亲!”她在俞妈妈怀里扭着身子。

“四小姐,莫哭,莫哭!”俞妈妈哄着她,回快了脚步,“俞妈妈陪着你玩翻绳,好不好?”

父亲犹豫道:“要不,今天就让寿姑和我们一起睡吧!”

“这……”母亲目光幽怨地望着父亲。

父亲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吩咐俞妈妈:“把寿姑抱过来吧!”

俞妈妈迟疑着,瞥了母亲一眼,见母亲咬着嘴唇没说话,笑道:“七爷一路风尘辛苦了……”

“让你抱过来就抱过来!”父亲不悦。

俞妈妈不再踌躇,把窦昭交给了母亲。

父亲却接手把窦昭抱进了内室。

丫鬟们端了热水、帕子进来服侍梳洗。

母亲服侍着父亲,父亲却逗着窦昭,窦昭紧紧地粘着母亲,乱哄哄的,却有种异样的温馨和热闹,窦昭心里满足又欢快。

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窦昭拉着母亲的衣襟躺在父母的中间。

母亲支肘托腮,轻声软语地和父亲说着话:“你还是住在静安寺旁边的胡同吗?保山有没有和你一起?”手越过窦昭,轻轻地抚着父亲的手臂,大红色绣着并蒂莲的肚兜在灯光下鲜艳明丽,雪白丰盈掩不住地露出大半个山峦来,看得窦昭面红耳赤,忙闭上了眼睛,在心里默默地念道:母亲,我知道小别胜新婚,我不应该破坏你的好事,可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等我帮你把那个女人赶跑了我就走……

父亲闭着眼睛,哼哼了两声,道:“快点睡吧!明天清早父亲还要考我呢!”说着,翻了个身。

母亲的手落空了。

她嘟了嘟嘴。

父亲发出轻轻的鼾声。

屋子里更是寂静。

母亲躺了下来,轻轻地拧了拧窦昭的小鼻子,悄声道:“你这个小坏蛋!”

这样的母亲,真实而不失天真烂漫,惹得窦昭差点笑出声来。

有丫鬟脚步凌乱地跑了进来,隔着帐子禀道:“七爷,七奶奶,丁姨奶奶过来了,说老太爷找七爷有要紧的事,让七爷立马就过去。”

母亲愕然。

睡着了的父亲却骨碌就爬了起来,道:“你说什么?老太爷让我现在就过去?”声音紧绷。

丫鬟应了声“是”。

父亲迟疑了片刻。

母亲道:“那你快过去吧!说不定是与大伯父让三伯父带的话有关系……”一面说,一面坐了起来。

“是啊,是啊!”父亲喃喃地道,掀起被子披衣就下了床,也不理会母亲在身后喊着让他加件衣裳,匆匆跟着丁姨奶奶去了鹤寿堂。

俞妈妈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低声道:“七奶奶,您看要不要派人过去看看?”

“还是不要了吧!”母亲患得患失地道,“万一说的是朝廷上的事就不好了……不还有丁姨奶奶吗?到时候我去问她就是了。”

窦昭心中疑影重重。

丁姨奶奶从进门到离开都垂着头,没有正眼看母亲。



姊妹们,请支持《九重紫》进前十,在首页的榜单上做做广告!

谢谢大家。

O(∩_∩)O~




窦昭说不清自己是妒忌还是羡慕,血气全涌到了胸口,翻江倒海般的难受,只怕自己再多看儿子一眼,就要做出什么令自己后悔的事来。

“把对牌拿给世子爷。”她吩咐翠冷,“传我的话,以后不仅世子爷屋里,就是二爷、茵姐儿屋里的事,也都由朱氏打点。”

“母亲!”葳哥儿抬起头来,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异样。

“夫人,不可!”朱氏声音凄厉,脸色刹那间煞白。

到底是自己选的人,通透得很。

有她在孩子们身边看着,也可防防那些鬼蜮伎俩。

窦昭闭上了眼睛,挥了挥手:“我累了,想歇会,你们都下去吧!”

“夫人!”朱氏含着眼泪“咚咚咚”地给窦昭磕起头来。

葳哥儿不解地望着朱氏。

窦昭再次挥了挥手,背过身去。

“夫人,你放心,奴婢就是舍了这性命,也会好好照看公子、小姐的。”朱氏喃喃地道,再次给窦昭磕了个头,和葳哥儿一起退了下去。

屋子里安静下来,有种人去楼空后的冷清与孤寂。

窦昭悲从心起。

如果魏廷瑜成器些,肯担负起男子的责任,她一个内宅妇人,又怎么会出头打理魏府的庶务?又怎么会因此忽略了两个孩子的异样?

如果婆婆对两个孙儿多关心一点,不是总想着求神拜佛,两个孩子又怎么会把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朱氏当至亲?

或者,她压根就选错了人?

若那朱氏是个贪得无厌、逢高踩低、粗鄙无礼、喜欢搬弄口舌之人,两个儿子也就不会对她念念不忘了。

但是,她又怎么会让这样的人呆在儿子的身边、教导儿子呢?

她甚至不知道该怨恨谁好!

每当这个时候,窦昭就会想到早逝的母亲。

她那么小,母亲怎么就舍得丢下她一个人走了?

若是生母在世,教导她怎样为人妻、怎样为人母,她是不是就不用吃那么多的苦,走那么多的弯路,孩子们也不会和她离心离德了呢?

这是个无解的答案。

窦昭只觉周身透着股倦意。

她用被子蒙着头,把自己埋在一片漆静中。

朦朦胧胧的,她听见一阵此起彼落的哭声,想睁开眼睛看看,眼睑仿佛千金重,怎么也抬不起来。又有魏廷瑜在她的耳边小声地哭着“你走了,我可怎么”,一会儿,那声音又变成了郭夫人的,“你放心,葳哥儿是我的孙女婿,我怎么也会保他平平安安的”。

我死了吗?

窦昭努力地争开眼睛,发现自己坐在热炕上,阳光照着院子里的积雪,透过糊了高丽纸的窗户反射进来,屋子里一片雪亮。

一个嘴角长着颗红痣的俏丽少妇坐在她的对面,正陪着她玩翻绳。还有四、五个十至十五岁不等的丫鬟围坐在炕前做着针线。

她们都穿着细布的棉袄、粗布的裙子,或戴了小巧的银丁香,或插银簪,朴素中透着小女孩的兰心蕙质,让人看了不由会心一笑。

屋里的人窦昭一个都不认识,却倍感亲切。

从前在真定县的娘家,到了冬天,她们家的仆妇就是这副打扮。

原来她又进入了梦境。

窦昭嘻嘻地笑,溜下炕,想看看几个小丫鬟在做什么针线,脚却没能够着地,人被挂在了炕边。

几个小丫鬟抿着嘴笑。

俏丽的少妇忙帮她下了炕,嘴里还念叨着:“四小姐要什么?跟乳娘说好了!乳娘去帮你拿。”

原来这个是她的乳娘!

窦昭忍俊不禁。

从前的乳娘是白白胖胖的馒头,这次是娇俏的枝头花,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样子的?

她咚咚咚地朝那些做针线的小丫鬟跑去,突然发现自己变小了很多,往日在她眼中很是平常的桌椅板凳都高大了一倍有余。

哈!这梦做得可真入微!

做针线的小丫鬟都抬起头来,朝着她善意地微笑。

她们之中年长些的在纳鞋底,年幼些的在打络子,个个手法娴熟,看得出来,是惯作这些活计的。

有刺骨的寒风灌进来。

窦昭抬头,看见暖帘被撩起,几个丫鬟簇拥着一个女子走了进来。

屋里的人纷纷起身给那女子行礼,称着“七奶奶”。

窦昭愣愣地望着她。

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中等个子,苗条纤细,容长脸,柳叶眉,樱桃小嘴,穿了件桃红色宝瓶暗纹的妆花褙子,映着她肤光如雪,人比花娇。

这,就是她母亲了!

自己长得可一点也不像母亲。

她个子高挑,曲线玲珑,鹅蛋脸,长眉入鬓,红唇丰盈,皮肤雪白,看人的眼睛略微犀利些,就有股英气咄咄逼人,和父亲如同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刚嫁到济宁侯府的时候,她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柔顺些,将长眉修剪,画成柳叶眉,半垂着眼睑和人说话,倒能装出母亲三分的娇美来。

母亲笑盈盈地走过来。

她看得更清楚了。

母亲的面孔洁白晶莹,像上好的美玉,没有一点点的瑕疵,好看极了。

她弯腰刮窦昭的鼻子,打趣道:“寿姑,怎么?不认识母亲了!”

寿姑?

是她的乳名吗?

她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个乳名。

泪水猝然而至。

她胡乱地抱住了母亲的大腿。

“娘亲,娘亲!”

哭得像个无助的孩童。

“哎呀呀!”母亲一点也没有感受到她的悲伤,笑着问那乳娘,“寿姑这是怎么了?无缘无故的就哭了起来?”没有丝毫置疑或是责怪乳娘的样子,显然对乳娘十分的信任。

“刚才还好好的。”乳娘也很诧异,只得道,“或许是看您来了?女儿见到娘,有事没事哭一场。”

“是吗?”母亲把她拎到了热炕上,“这孩子,把我的裙子都哭湿了。”

窦昭顿时呆住。

母亲不是最应该担心孩子为什么哭吗?怎么母亲最担心的是她的裙子……

她,她真是自己的母亲吗?

她瞪大了眼睛。

小脸上还挂着两行晶莹的泪珠。

母亲“扑噗”一声笑,掏了帕子帮她擦着眼泪,对乳娘道:“这孩子,傻了!”然后温柔地抱了她,亲了亲她的小脸,道:“你爹爹就要回来了,你高兴吗?”眼角眉梢都洋溢情不自禁的欢喜。

窦昭“啊”地一声就要跳起来。

她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给忘记了!

父母之间当年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细节。不过,据妥娘说,她父亲是去京都参加乡试的时候认识继母的。可怜母亲一无所知,见父亲来信说要在京都游历一番,不疑有他,只是每天在家里翘首以盼,还担心父亲的银子不够使,寻思着要悄悄派了自己的陪房俞大庆给父亲送些银子去使,后来不知怎地被祖父知道了,换来了一顿喝斥,这才做罢。

乡试是在八月,外面已经飘雪,此时应该已进入严冬,父亲还没有回来,但祖父健在,他不可能在外面过年,也就是说,现在告诫母亲还来得及。

可母亲紧紧地抱着窦昭,窦昭挣扎了几次都没能站起来,急得她大声叫着“娘亲”。

“寿姑今天是怎么了?”母亲对女儿异于往常的闹腾大惑不解,目光严厉地望向了乳娘。

乳娘神色有些紧张起来:“我陪着四小姐睡到了辰正才起,用了碗小米粥,一个肉包子,一个花卷……”

“我不是说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要先给寿姑喝杯温水吗?”母亲沉声打断了乳娘的话,“你今天早上给她喝水了没有?”

“喝了,喝了!”乳娘忙道,再也没有了刚才的轻松,“我照您吩咐的,先用被子捂着,给四小姐穿了件贴身的小袄,然后才服侍四小姐喝的温水……”

哎呀!现在说这些干什么?

她跟着祖母在乡下的田庄长到了十二岁,夏天跟着田庄长工的孩子去摸鱼,渴了就喝小河里的水,冬天去山上打麻雀,饿了就烤麻雀吃,还不是好生生地活到了成年。

窦昭摇着母亲:“娘亲……”想告诉她“爹爹要带个女人回来”,话一出口,感觉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好端端的一句话变成了含糊不清的“爹爹……女人……”两个词。

见窦昭开口说话,母亲回过头来,笑望着她,耐心地道:“寿姑,你要说什么?”

“娘亲,”窦昭艰难地道,“爹爹……女人……”这次吐词比较清晰,但还是没有说清楚。

她急得额头冒汗。

母亲眉开眼笑,直接忽略掉了“女人”两个字,高兴道:“原来我们的寿姑也想爹爹了!高升送信回来了,说你爹爹这两天就到,还买了很多过年的烟花爆竹、花灯香烛。是京都的烟花爆竹哦!能绽放出万紫千红的颜色,不要说真定县了,就是真定府也没有卖的……”

这个时候,还管什么烟花爆竹!

窦昭急得不行,索性反复地说着“爹爹”、“女人”。

母亲表情渐凝,正色地道:“寿姑,你要说什么?”

窦昭如释重负,深深地吸了口气,一字一顿地道:“爹、爹、带、了、女、人、回、来……”

稚声稚气,却清晰响亮。

像被人扇了一耳光似的,母亲脸上露出震惊、怀疑、错愕的表情。

乳娘和丫鬟们则面面相觑,神色惊惶。

屋子里一片死寂。

暖帘“唰”地一声被甩到了一边,一个梳着三丫髻的小丫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七奶奶,七爷回来了,七爷从京都回来了……”

“真的!”母亲立刻喜上眉梢,提了裙子就往外跑,跑了两步,停了下来,想了想,转身回来抱了窦昭,“我们一起去接爹爹!”

看样子母亲起了疑心。

窦昭松了口气,搂了母亲的脖子,大声应着“好”。



求推荐、收藏!

O(∩_∩)O~




王映雪正寻思着这话该怎么问才好,那边二太夫人已笑呵呵地朝着窦昭招手:“来,到伯祖母这里来!”

窦昭笑嘻嘻地躲在纪氏的身后。

纪氏则轻轻地推了推窦昭。

窦昭不为所动。

纪氏只好笑着对二太夫人道:“这孩子,也不知道随了谁?买东西的时候这个那个都要念到,送东西的时候却腼腆起来。”

“这样好,这样好!这样实在。”二太夫人不以为忤,依旧转身从炕几个下摸出个印着大红色五蝠临门图样的纸匣子递给窦昭,“这是你五伯父差人从京都带回来的带骨鲍螺,拿去吃吧!”

王映雪大吃一惊。

带骨鲍螺是江南名点,据说是用乳酪做成的,玉液珠胶、雪腴霜腻,没有半点乳酪的腥味,号称人间至味。

她在京都的时候听过那些高门大户人家的孩子吹嘘过,却从来不曾见过,更不要说品尝了。

纪氏也有些惊讶。

带骨鲍螺做工复杂,江南会做这个的也不多。或者是应了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太夫人非常喜欢吃这个,窦世枢只要有机会就会给二太夫人弄些。这次过年,窦世枢也不过捎回来了两匣子,没想到太夫人竟然赏了一匣子给窦昭。

她忙对窦昭笑道:“寿姑,这可是你五伯父孝敬你伯祖母的,一共只有两匣子,你还不快向你伯祖母道谢。”

窦昭很意外。

带骨鲍螺,前世她在延安侯汪清淮家的家宴上吃到过,当时汪家太夫人轻描淡写下隐隐透出的得意还曾被魏廷珍私底下嘲讽了一番。

她不过是陪着六伯母去纪家铺子拿东西,看到满街置办年事货的人,觉得自己也应该给六伯父一家买点什么东西才是,又怕厚此薄彼反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才人人一份,买了一大堆小东西回来。

给二太夫人的,就是她手里拿着的西番莲纹掐丝珐琅的小盒子。

不曾想二太夫人赏了一匣子带骨鲍螺给她。

她虽然不喜欢二太夫人,却不会因此随意曲解她的善意。

窦昭笑着上前给二太夫人道谢,笑眯眯地接过了匣子。

二太夫人笑着颔首。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二太夫人,玉二奶奶领着邬家的少爷、小姐来给您请安了。明姐儿和仪姐儿也一道过来了。”

“快请他们进来,快请他们进来。”二太夫人迭声道。

邬家在新乐,窦家在真定,同朝为官,两人也称得上是同乡。只是邬松年这个人比较孤傲,加之一个在翰林院,一个在吏部,两人虽是姻亲,但来往并不密切。后来窦世枢不得意,邬松年反而常请了窦世枢去家里喝酒,两人这才越走越近。二太夫人因此特别地看重邬松年的两个孩子,这也是为什么邬善和邬雅常到家里来做客的缘故。

前世,窦昭只听说过邬善的名字。

他擅长书画,和窦德昌是知己。窦德昌拐了纪家的表姐后,是邬善陪着他在纪、窦两家奔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仅说动纪、窦两家承认了这桩婚事,还把桩丑闻变成了一时的佳话。

窦昭对此印象很深刻。

她一向觉得能舌灿莲花颠倒黑白的人都不是个简单的人。

因而当一大群人簇拥着几个孩子走进来的时候,她好好地打量了其中唯一的男孩子邬善两眼。

邬善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回过头来。

窦昭就朝着他礼貌地笑了笑。

邬善回了她一个笑,和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七岁小男孩一样,他的笑容干净又真诚。

窦昭不由在心里感慨。

再过十年,不知道这些孩子都会变成什么模样?

已经三岁的窦明却是一进门就看见了低头站在一旁的母亲。

她又惊又喜,挣扎着从乳娘的怀里下来,高声喊着“娘亲”,冲过去抱住了王映雪。

王映雪脸色微变,声音急促地低声道:“我是怎么跟你说的?”

窦明吐了吐舌头,娇憨着喊了声“姨娘”。

二太夫人、纪氏和玉二奶奶都是经过事的人,一听就知道是王映雪教窦明当着别人喊她“姨娘”,背着人却让窦明喊她“娘亲”,顿时眉头俱是一蹙。

如果是从前,二太夫人早就训斥起来,现在窦铎正气恼窦世枢压着他分了一半财产给窦昭,有些事情东府倒不好插手了,但这并不表示她就能容忍这种事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发生。

“明姐儿,”二太夫人正色地喊着窦明,“柳嬷嬷是怎么教你的?”

窦明忙放开了母亲,跑到二太夫人面前,恭恭敬敬地给二太夫人和纪氏行了福礼。

二太夫人“嗯”了一声,对王映雪道:“明姐儿是不是规矩了很多?”

这话很有些听头。

王映雪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刚才女儿的称呼出了问题,但当着二太夫人的面前,正经的孙媳妇都没有说话的份,何况她一个身份未明的妾室?

她不敢多说,忙恭谨笑道:“明姐儿能在您面前学规矩,那可是她的造化!”

“你能这么想最好。”二太夫人毫不客气地收下了王映雪的恭维,道,“明姐儿就留在我身边吧!”

王映雪错愕。

二太夫人已转过脸去对窦明道:“还有你姐姐呢!”再也没看王映雪一眼。

窦明倒不是成心不给窦昭行礼,她长年生活在王映雪身边,除了王映雪,就再也没有什么管头,到了二太夫人这边才开始学着给长辈行礼,不过她年纪还小,分不清尊卑,还只停留在年纪大的人就行礼,年纪轻的只需要喊姐姐或是哥哥。

她乖巧地喊着窦昭“姐姐”,像给二太夫人那样给窦昭行礼。

窦昭还了礼,吩咐妥娘将刚才二太夫人打赏她的带骨鲍螺用水晶碟子装了:“……不知道邬家哥哥和妹妹会来,我就借花献佛,大家一起尝尝伯祖母的好东西。”

一席话说得满屋生春,丫鬟们或找碟子或拿箸,气氛立刻热闹起来。

二堂嫂更是笑道:“还是我们六婶婶有学问,寿姑跟了您几天,连‘借花献佛’这样的话都会说了。”

纪氏心里很是诧异,但她娘家的侄儿纪咏不过比窦昭大两岁,却已经学完了《三字经》,她倒没觉得特别惊奇。

“你看我们家的芷哥儿,我教了七年,也没见他有这样的心,”她谦虚道,“可见这是一个好孩子。”

“你们也都不用在我面前说客气话。”东西毕竟是二太夫人的,窦昭能拿出来给邬氏兄妹吃,二太人不仅觉得窦昭大气,而且倍觉得有面子,她笑容满面地道,“我们寿姑呢,不吃独食,是个好孩子;我们芷哥儿呢,小小年纪就知道用功读书,也是个好孩子。”说着,抱了邬雅,“我们雅姐儿,又乖巧又听话,也是好孩子。”

大家都笑。

仪姐儿很不满意,嘟了嘴道:“我呢?我呢?”

“哎哟,把我们仪姐儿给忘了,”二太夫人笑道,“我们仪姐儿也是个好孩子。”说着,像想起什么似的,朝着窦明道:“我们明姐儿也是好孩子!”

仪姐儿捂了嘴笑,很满意的样子。

窦明则跟着仪姐儿笑。

被冷落在一旁的王映雪心里又酸又涩。

二太夫人身边这么多的孩子,有出身好的,有聪明的,有利害的,她的明姐儿才三岁,东窦又一向没将西窦放在眼里,明姐儿在二太夫人身边能讨什么好去?

她一心一意想着怎么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来。

二太夫人存心要教训王映雪,安排了得力的婆子、丫鬟照顾窦明,还特意从世仆中找了几个和窦明年纪相当的孩子陪她玩。

孩子就是孩子,没几天功夫,就不嚷着找自己的乳娘了。

大年三十窦家的人回北楼祭祖,跟在三太太身边的王映雪好不容易瞅了个机会找到了窦明。

窦明正和仪姐儿几个站在灶前等着新熬出来的麦芽糖。

听到有人喊“明姐儿”,几个孩子都回过头来,仪姐儿还问:“这是谁啊?”

窦明迟疑了片刻,踌躇地道:“她是我姨娘……”

仪姐儿立刻拉窦明的手,道:“不过是个姨娘,理睬她干什么?我们走开了,就抢不到麦芽糖了。”

窦明还有些犹豫,仪姐儿不高兴了:“那好,你走吧!走了就再也不要和我玩了。”窦明闻言忙道:“好吧,好吧,我和你一起抢麦芽糖。”

仪姐儿高兴地笑了:“等会我和你一起去找寿姑玩。六伯母那里,有很多窝丝糖。”

窦明听得直流口水,扭了头对王映雪道:“姨娘,我等会和你玩。”

王映雪的眼泪忍不住落下来。

庞氏来给她拜年的时候,她忍不住向庞氏抱怨。

庞氏不以为然,道:“你现在有什么资格向窦家叫板,他们想养着明姐儿,你就让他们养着好了。正好趁着这机会好好地养养身子,想办法生个儿子。”又道,“七爷应该回来了吧?”

王映雪脸色微红,赧然道:“还早呢!”

却把庞氏的话听了进去,悄悄请了个大夫,开始调养身子。

到了四月份,京都那边传来消息,窦世英中了二甲第十六名,入选庶吉士。



看书的姊妹们,请多多包涵,无线网卡不时掉线,我只好匆匆贴文再说。

PS:貌似只需要加更一章了,请有粉红票的姊妹们积极投票,我可是卯足了精神准备双更的!

O(∩_∩)O~




母亲彻夜未眠,窦昭也一夜没睡。母亲在想什么,窦昭不知道,她整夜都在想魏廷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婆婆待她一向宽厚,梦到婆婆还说得过去。她怎么会梦到魏廷瑜呢?

她到底是在哪里呢?

窦昭想到自己朦朦胧胧中曾听到的魏廷瑜的哭声和郭夫人的保证……不由就打了个寒颤,紧紧地依偎在了母亲的怀里。

第二天早上,母亲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梳妆打扮一新,去了厅堂。

窦昭抿着嘴,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

婆婆田氏衣饰淡雅而不失华美,笑容温柔,仪态娴静,像开在春日的木兰花,恬淡中透着几分明媚。

窦昭心一沉。

婆婆看上去年轻了三十岁。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她太了解婆婆的性情了。

公公活着的时候,待婆婆如珠似玉,婆婆最大的遗憾不过是春日来得太迟,她种在凉亭旁的牡丹花到了四月花期还刚刚只结了花骨朵。

所以公公一走,她顿失主意,人也如那花一样,迅速地枯萎、凋零,失去了生机……何况这样从容明丽过?

她朝婆婆身后望去。

看见只有五、六岁模样的魏廷瑜。

白净的脸庞还带着几分婴儿肥,墨玉般温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纯粹而干净,透着不容错识的好奇打量着身边的人和事。

感觉到有人望着他,他顺势望过去。见窦昭呆呆盯着他,他扬起小脸,用鼻孔轻“哼”了一声,侧过脸去。

婆婆已一把抱住了窦昭:“这就是你们家小姑娘?长得可真漂亮啊!”她笑容温和亲切,送了条赤金镶宝石的项圈和一对赤金小手镯给窦昭做了见面礼。“不过,你们家小姑娘长得一点也不像你。可见是像我那妹夫了!”她说着,眼中露出些许调侃地冲着母亲笑了笑。

母亲抿了嘴笑,笑容妩媚,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好像女儿像丈夫让她觉得特别自豪,没有丝毫曾经和父亲大吵大闹过的痕迹。

婆婆招了魏廷瑜过来给母亲见礼。

他规规矩矩地给母亲行礼,举止得体,看得出来,是有人精心指导过的。

母亲很喜欢,送了两本前朝的孤本经书,两方古砚给魏廷瑜,然后拉着他问几岁了,启蒙了没有,平时都做些什么。

魏廷瑜一一作答,吐词清晰,有条不紊。

母亲就露出羡慕之色:“我们家寿姑,到现在还不太会说话。”

“姑娘不比小子。”婆婆温声安慰着母亲,“姑娘家以后是要嫁人的,要娇着养。小子以后是要继承家业的,不严厉些不行。何况我们家瑜哥儿是长子,以后要继承爵位的,就更不能马虎了。”看魏廷瑜的目光就有些心痛。

母亲点头,奇道:“怎么没把珍姐儿带回来?”

“我们家姑奶奶和景国公府的姑奶奶私交甚笃,”婆婆笑道,“她从中做媒,珍姐儿和景国公府的嫡长孙定了亲。我正拘着她在家学女红呢!”又道,“这次原也没准备带瑜哥儿的。只是祖父反复交待,想看看瑜哥儿,我这才把他带在了身边。”

这次田氏回乡,是因为田氏已年过八旬的祖父病危。

“老人家年纪大了,就惦记着后辈。”母亲笑道,“还好他老人家福泽深厚,又挺过了来。”然后道,“珍姐儿定了亲,姐姐也了桩心事。恭喜姐姐了!珍姐儿出嫁的时候可别忘了送份请帖给我。不然我可要埋怨姐姐的。”

“那是一定的。”婆婆笑道,“我们两家是祖辈上的交情,不比其他人。”

母亲眼珠子一转,笑道:“那瑜哥儿定亲了没有?”

“他年纪还小,”婆婆提起儿子眼神平添了三分柔和,“侯爷和我的心思都放在珍姐儿身上,还没考虑他的事呢!”

母亲笑道:“我们家寿姑也没有定亲呢!不知道瑜哥儿是什么时候的生辰?”

婆婆一愣。

窦昭“腾”地一下,脸色通红。

魏廷瑜常说:凭我堂堂的济宁侯,京都怎样的名门闺秀娶不到?要不是看在两家几辈人的交情上,我又怎么会娶了你!

一面说这话,一面涎着脸搂了她上床。

她原来只当是魏廷瑜要面子,想要她顺着他一些……

窦昭并不以为然。

没想到在梦里还记得,可见在她心里还是很在意这件事的。

母亲娇笑,道:“我们大人说话,他们在一旁站着像木桩似的,不如让他们到隔壁书房里玩去!那边也烧了地龙,暖和着。”

婆婆颔首,把魏廷瑜叫到跟前,嘱咐了几句。

魏廷瑜乖乖地点头,顺从地和窦昭一起跟着俞嬷嬷去了书房。

窦昭撇下魏廷瑜,把暖帘撩了条缝朝外瞅。

母亲笑着抬了抬茶盅,示意婆婆喝茶。

“我是看重瑜哥儿小小年纪,却有这样的教养,心里十分的喜欢。若是姐姐不愿意,就当我没有说过。”表情不免露出几分黯然。

“不是,不是!”婆婆歉意道,“瑜哥儿是长子,这件事,要和侯爷商量商量才行……”

“姐姐快别说了!”母亲赧然,笑容尴尬,“是我不知道轻重。”然后拿了桌上的水果请婆婆吃,“来,尝尝这柿饼,是家里自己做的,又甜又糯。看合不合胃口?”

母亲这样强行转移了话题,让婆婆很不安。

“谷秋,”她犹豫道,“要不,等我回去和侯爷商量了再说?”

母亲讪然地笑:“姐姐快别再提了!您也知道我的脾气,说风就是雨的。我就是说说而已……”

婆婆笑起来。

或者是想起了从前的事,她眼神变得越发温和:“你啊,可怎么得了?都是做母亲的人了还这样毛毛躁躁的!”说着,神色微凝,道,“只要你舍得,我有什么不愿意的?只是我们两个妇孺在这里说这些不大好,你也要问问妹夫和你公公的意思才是!”

“姐姐!”母亲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我就怕委屈了瑜哥儿!”

母亲这种毫不掩饰的欢喜让婆婆也高兴起来,她笑道:“窦家诗书传家,我怕委屈了寿姑才是真的。”

“哪里,哪里!”母亲说着,转身回房拿了块玉佩递给婆婆,“姐姐,这是我们赵家的祖传之物,您是认识的。我送了瑜哥儿。”

“这……”婆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母亲笑道:“若是两个孩子有缘,你我皆大欢喜,若是没有缘份,我也是瑜哥儿的姨母啊!”

婆婆莞尔,想了想,从手上褪下只羊脂玉的镯子,道:“这是我出嫁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我把它送给寿姑。”接过了玉佩。

母亲喜上眉梢,将玉镯子郑重地放在了自己怀里。

窦昭看得鼻子酸酸的,感觉到有人在拉她的衣服。

“她们在干什么?”身后传来魏廷瑜的声音。

窦昭从魏廷瑜手中夺回衣角,道:“不知道!”丢下他往热炕去。

魏廷瑜张大了嘴巴,半晌才回过神来,噔噔噔地跑了过去,赶在窦昭前面上了炕。

窦昭瞥他一眼,依在大迎枕上心不在焉地咬着蜜冬瓜条。

已经四天三夜了?

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这是在梦中吗?

如果不是在梦中,她又在哪里呢?

窦昭不喜欢这种失控的状态,很烦,偏偏又不愿意离开这个梦境。

不管怎样,就算是梦,帮母亲战胜王映雪,多多少少可以慰藉一下自己。

魏廷瑜一直盯着窦昭。

窦昭看也没看他一眼。

他脸涨得通红,道:“这是你家吗?”

窦昭“嗯”一声,继续想自己的心思。

在济宁侯府,魏廷瑜就是一切的中心。头一次被冷落,他愤然不平,大声道:“你们家的茶真难喝!”

俞嬷嬷羞惭难堪。

窦昭抬睑,轻轻地瞟了他一眼,道:“你可以不喝!”

“你……”魏廷瑜小脸气红一阵白一阵,大叫道,“你们家的东西也难吃!”

窦昭懒得理他,喊“妥娘”:“抱我去书案!”

如果这时候出去,以母亲对魏廷瑜的重视,肯定会觉得她和魏廷瑜玩不好,是她怠慢的魏廷瑜,可让她又不愿意委屈自己忍受魏廷瑜的无理取闹,索性分开,等大人们谈完事了,自然会来寻他们。

反正快午膳了,魏廷瑜就是发脾气也不会闹腾很长的时间。

果然,没一盏茶的功夫,魏廷瑜正像斗鸡眼似地瞪着她时,含笑进来请他们去花厅用膳。

窦昭赶快随着含笑溜了。

可能是祖父和父亲已经得了信,魏廷瑜则被小厮抱去了正厅。

窦昭自在地用着午膳。

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使她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大方。

婆婆看着不住地点头,道:“不愧是窦家的女儿。”

母亲有些疑惑,但在婆婆的这句赞扬声中兴致高昂,把心中的不确定抛在了脑后。

饭后,魏廷瑜被小厮抱了回来,得了一大堆笔墨纸砚。

窦昭却在心里暗忖。

他们怎么还不走?

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让王映雪签下卖身契才行!

要是父亲一狠心,把王映雪养在外面,三年之后,王行宜起复,就更麻烦了。

可怎么说服母亲呢?

她皱着眉,思来想去,都找不到个比较好的办法。



有问题在这里和大家讨论一下。

关于罪臣流放的问题,一般而言,不是涉及到谋逆,是不会株连家族女眷的。所以王行宜虽然被流放,但他的家人还是可以正常生活的,而且朝廷为了照顾士子,还允许流放者的亲戚或是子女在流放之地照顾流放者的起居,但费用得自理。甚至有些被流放的人因为父母年事已高,无亲奉养,有时候朝廷还会免于流放。

大家不要误会王映雪是被什么官卖的,王行宜犯的并不是什么谋逆大罪。

O(∩_∩)O~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